<
t9b3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楚宫腰 > 第26节
    他不说话。

    风一阵沉默,潺湲的溪水缓慢地自青石上渡过。

    “阿宓,我不能让你涉险。”她怔怔地听着,眼前白衣如雪的男子,言笑之间有一丝澹澹的愁绪,他是如此温柔而郑重,“不能也不会。除卜诤,是桓夙的事,你要参与进来,也许会被发现,你会藏不住。”

    “我为何要藏?”孟宓不懂。她也听不懂蔺华方才说的“欺君”,是什么意思。

    蔺华长叹了一声,“你离宫之时,我让张偃断后,不料他竟在楚宫的南阁楼纵了一把火。”

    听到“张偃”这个名字,孟宓才发觉眼前还有一人,跪在溪水之畔,举着荆条谦恭地作请罚状,她的唇瓣哆嗦了一下,“所以,他以为,我死了?”

    “的确。”答话的却是张偃,他跪着移过来,将荆条捧到她的面前,“在下素有些玩弄机巧的本事,前不久仿孟小姐的模样做了一个人偶,原本公子让我烧毁,但在下心疼多日心血,一时擅作主张没有从命,但火势起来时,我将那人偶扔在火里了。”

    据可靠消息来报,那具尸体烧得脸孔全非,以假乱真,就连桓夙都未认出来。

    孟宓的指尖一抖,她万万没想到,原来她是以这样的方式离开的楚宫。

    可是这样也很好不是么,他以为自己死在火里了,也许自今以后,不用很久,他便能彻底地放下她了。

    她挤出一分笑容,“没想到张偃师的功夫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,这门手艺的用处看来大着。”

    张偃忙道愧不敢当。

    孟宓却执意要替父母报仇,执意留在郢都,但既然桓夙以为她死了,她就不便再出现在他眼前了,蔺华见她似是心意已决,倒是不便直面冲撞,只说她身体有些受创,需要将养几日,再行决断。

    原本蔺华便道时日不多,现在为了迁就区区一个孟宓,竟又要逗留数日,张偃本已命人在咸阳打点妥当,不料上阳君却要为一个女子耽搁下来,张偃原本便瞧不起孟宓非处子之身,觉得她跟在公子身边不妥,眼下愈发瞧她觉得不顺。只是为了公子,仍需每日恪尽医心地替她调养。

    “公子,桓夙毕竟不是个傻的,终会有一日叫他发现眉目,公子还是应承了在下,早些动身去咸阳。若是孟小姐不愿意,在下故技重施,摄魂术迷惑她便够了。”

    蔺华捧着一册书,闻言微微颔首,“我原本只是担忧她的身体。”

    这份多余的担忧的心思让张偃暗暗皱眉,蔺华极缓慢而又绚丽的笑容自白皙润朗的面容间抽出了端倪,他自信而雍容地挑唇,“当局者迷啊。”

    桓夙再是聪慧,遇上心爱的女人,哪一回不是阵脚大乱?

    睡醒之后,孟宓收拾了一番形容,穿着一件惨白的衣裳,在楚国,女子着白被视为极大的不吉利,若非亲人亡故,否则决不可轻易加诸于身。孟宓将一朵尤带朝露的白菊别在鬓边,苍白着脸绕过阶下来,自蔺华身后徐徐走近。

    “上阳君,”他回眸来,温朗地舒开了眉翼,孟宓低头道,“打扰了这么久,孟宓该走了,此事恩情,孟宓来日必定相报。”

    蔺华轻笑,却泄露了一二分哂意。

    傻阿宓,你以为,你还走得了么?

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:  男二即将大喇喇露出狼尾巴~

    ps:下一次的见面地点,在咸阳哦。后面出场人物会更多,泥萌等着~(^o^)/~

    ☆、第36章 破绽

    孟宓等到上阳君转身之时, 只见那袭烟笼寒水般的白衣, 迷离如云纹的锦理, 晃得她眼前缭乱, 失去意识前, 她紧紧地掐住了掌心。

    蔺华将人抱在怀里,让孟宓靠在自己的肩头, 无意之中低眉,只见她一双手捏成了拳,指甲几乎完全陷入了肉中。瞬间了然。

    不是他察觉了什么,是孟宓察觉了什么。

    “阿宓, 你真不乖。”

    孟宓再醒过来时,是在一辆飞速疾驰的马车上, 磕磕绊绊的石子路将马车不断颠起, 又不断震落,她浑身酸疼地睁开眼,手摸到一块凸起的木轩,转眼, 便瞧见靠在另一侧歇憩, 却不瞬地盯着她的男人。

    “张偃师?”孟宓此时胸口已经在狂跳了。

    她再傻也明白, 上阳君是不顾她的意愿强行拐走了她。只是她唯一不明白的, 是为何蔺华会挑此时动手,他们结识两年,她从来都不知道他竟是这样的人。

    但诚如张偃所言,唯独在她心智薄弱神思恍惚之时, 摄魂术才是最奏效的,否则要毫无痕迹地带走孟宓,于戒备森严的楚宫,还不那么容易。

    张偃的唇角压着谦谦的笑意,“孟小姐,我主以为,孟小姐悲失双亲,定生报仇之志,楚国实不适合孟小姐再留下去。”

    被人擅自安排的命运原来出了楚王宫也不能摆脱,孟宓心里怒极,可寄人篱下,性命被眼前的人握在掌中,她也不敢造次,忍了忍,问道:“马车往何处去?”

    张偃微笑,手指了指车帘,“孟小姐自己看。”

    孟宓迟疑地拨开帘,只见旷野无人,瑰丽而硕大的红日玷染了西天,尽头的林木被染得沁出一尖尖的霞红。

    马车正沿着笔直的石子路往西行进。

    西,秦国。

    孟宓读遍天下志和策论,当今之世,晋和楚都是强国,剩下多国之中,唯独秦王有吞并天下的霸者野心,秦师修兵甲,重法度,讨伐之师很少有败绩,尤其到了现任的秦王,这一代君侯还从未在战场上败北,因此比起南楚,毗邻的秦国才是晋的心腹之患。

    难道上阳君的志向,也与秦王如出一辙么?

    孟宓骇了一跳,只听张偃颔首笑道:“正是要去咸阳。”

    咸阳是秦国的国都,是天底下戾气最盛的城邑。

    孟宓放下了车帘,缓慢地靠着车壁坐回来。她不愿离开故土,更何况是咸阳,哪怕眼下跳车,羁留在楚国的即便任何一片地方,她也不愿离开。

    郢都的山水,也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再见。

    “孟小姐不奇怪,公子为何要去咸阳?”张偃似乎不将她当外人,而孟宓确实奇怪,抱着衣袖攒成一团,沉静地等着,只听张偃笑如咸阳秋风,“我们公子,人人只道他是郑国的上阳君,可他,却也是郑伯的亲子,因是庶出,初生时巫师算他一生济运不盛,所以不得郑伯待见。当年郑对晋有不满,且贰于楚,为讨好楚侯,故将不受待见的儿子遣到楚国为质。”

    原来还有这一重,想必蔺华是因此事恨上了桓夙和郑伯。

    也许越是备受冷落,越是要证明给人看,他并不逊于人,孟宓猜想,蔺华即便最小的心志,也是当上郑国的君侯。

    至于寻楚报仇,她却猜不准。

    见张偃几乎不曾留手,将此事和盘托出,孟宓顺根盘问下去,“上阳君在楚国为质,何以出入鄢郢自由无阻?”

    但这事张偃却并不愿深谈,佯作困倦之意上头,便靠着身后的车壁假寐起来。

    孟宓知道他的警觉性极高,即便在睡梦中也能盯人的,何况她方才拉开车帘,车架旁派有精兵把守,翠篷上有一只机甲精巧的木手,想必也是张偃所制,用来防着她的,孟宓度量了一番自己和他们的实力,暂时不敢生逃心。

    只能慢慢寻找机会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桓夙终于让人将那具焦尸完全的火化了,最后只剩下人骨烧尽之后留下的一地齑粉,被盛在一只菖蒲色的绣囊里,以红色的细绳穿缀了,悬在脖颈之间。

    “小包子,”干涸的唇动了动,小包子即刻连滚带爬地滚入漱玉殿,却见他们家大王眼色微青,憔悴得很,不忍再瞧了,桓夙拂了拂袖口,“替孤传膳吧。”

    “诺!”

    虽说孟小姐已成了大王的执念,但不论怎样,他肯用膳了便好。

    小包子让膳房的人悉心备好了米酒淡食,姑且让楚侯先用些,桓夙虽食之无味,但不论珍馐海味,于他而言,也只是吊命的东西罢了。没甚么区别。

    他用了几箸,忽然放下了木箸,惊得小包子以为他又改变主意要绝食了,岂料桓夙竟问道:“孤的四兄亦恪君,他的长子戚儿今年多少光景了?”

    怎么好端端的问起了亦恪君,小包子思转了一遭,并不确定,“约莫,六七岁了。”

    “即日起,让公子戚入宫来,孤找人教养他。”桓夙脸色不动。

    他知道,当年几位兄长殒命,四兄以为是他下的毒手,故此与他日渐疏远,虽有问鼎之心,但忌惮他的“手辣心狠”,始终没有出手。如今,他让四兄的儿子做楚宫的大子,想必也圆了他一桩憾事。

    只是小包子不懂,“大王何必……”将楚国拱手让人?虽然都是桓氏一族的人,但侄儿怎比得上亲儿子?

    桓夙沉凝的目光松了一丝,他捏着胸口的绣囊,修长的指轻柔地摩挲过那一袋骨灰,曳唇:“孤一生,不再有子嗣了。”

    小包子一时心中大恸,悲戚得说不出话来。

    桓夙将剩下的菜肴一样用了一点,小包子正要上前收拾,以前她帮孟宓收拾,她用完膳永远是一桌狼藉,吃相也不太雅,但桓夙却是另一个极端,饭菜对他而言,生而无味,不可能产生什么欲望。

    小包子抹了一把脸,眼眶直蕴着晶莹不肯落,这时门外传来了一二声通禀,桓夙才抬起头,只见小包子两眼通红,要哭不哭的,看着有几分晦气,皱了眉头骂道:“没用的东西,哭甚么?”

    小包子赶紧把眼泪擦拭去,抱着红木漆盘下去了,下一瞬,一个黑衣甲卫从殿外进来,跪地有声,“大王,属下巡视烧毁的南阁楼,收敛物品时,发现了一些东西。”

    一听“南阁楼”,桓夙的目光变了变,沉声:“呈上来。”岿然不动的身影,让人有急切的错觉。

    很快六名甲卫跟在他身后,两人一抬,共搬了三只木箱上来,锁头已经被斩断,熏黑得几乎不成模样,还有一人捧着一根丈许长的铁链,这几人一上来,桓夙的眉头忽然狠狠地一跳,有种猜想和希冀在胸口泛滥成灾。

    那三口大箱子被横放在桓夙的脚下,一人掀开一只木盖,被烧得有所损毁,桓夙走下来,手指抚过一卷竹简,捧在手里卷开,熏黑的几乎自己难辨,难《晋国志》三字仍然清晰可见。

    他的目光深了深,此时小包子已经折身回来,只听大王沉音问道:“南阁楼原本的藏书,确认当初都搬出来了么?”

    这事还是小包子让人办的,他自然最清楚,小包子确认自己给桓夙办差,从来都是尽心尽力的,“回大王,确实都搬出来了。”

    桓夙目光复杂地紧盯着这卷竹简,逐渐幽深而诡谲,“的确,楚宫的文书,名册上的题字,是以朱砂点上的,这是宫外来的东西。”

    也许孟宓这些年一直接触过宫外的人,她瞒着他,没让他知道。

    他的目光侧过来,见那条铁链,蹙眉,“这东西又是何处得来?”

    “回大王话,”甲卫跪地道,“此物在南阁楼面山的脚下发现,属下以为此物实在可疑。”

    桓夙一只手握住那条手腕粗的铁链,将它拉了下来,诚然如这位甲卫所言,这条铁链下有断口,是被人以利刃斩断的。

    他握着这条铁链时忽然想到了一件事,南阁楼坐落所在,面南有一方陡峭的石壁,上面正是悬着一条铁链,他的眼光动了动,“去南阁楼。”

    桓夙将铁链托在手里,一路心事重重。

    真有人能翻越南山天堑,带走他的宓儿么?此时此刻,他宁愿相信,他巡山的卫兵都是一群朽木粪土之才,孟宓也的确也那个人不知私会过多少回。

    相信什么样离奇的事情都好,只要她还活着,还活着!

    桓夙的手指挑起脖颈上系着的红绳,默默念着。只要这只锦囊里装的不是宓儿,只要不是她……

    怎样都好,他付出什么都可以。

    如今的南阁楼,被烧毁得只剩下断壁残垣,几支烧焦的木桩在风里凄哀拉着一曲呜咽的歌,但宫人将脚下的东西已经收拾妥当,桓夙几乎畅行无阻,穿过道道原本该是木门如今只剩下几桩木棍的掩映,那山壁上,的确挂着一条铁链,被风吹得摇晃起来,砸在山壁上发出清幽的脆声。

    桓夙看了眼手中的这一截,又望着石壁道:“替孤将这截铁链斩下来。”

    这声音一落,身后那原本捧着铁链的甲卫便如实道:“大王,这截悬在石壁之上的铁链,是以玄铁铸就,我等凡兵,万万斩不断它。”

    桓夙蹙眉,极尽目力地望了眼那条铁链,粗细不匀,下端绑着的那突兀的一截,却明显与自己手中这条出自同根。

    “孤明白了。”

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:  夙儿整理一下,还是智商在线的。

    不过证据不是太充分呢。

    ps:期待一下夙儿以后的……震惊脸(^o^)/~

    ☆、第37章 邀请

    桓夙一句“明白”, 却让余人俱是满头雾水, 只听见桓夙果决地扔了铁链道:“将南山驻守的人, 给孤叫过来。”